讲咗曾经“红棉”,再说曾经“为民”——公记隆丝织厂的浮浮沉沉沉沉落
点击上面“蓝字” 关注“c2000”
讲咗曾经“红棉”,再说曾经“为民”
公记隆丝织厂浮浮沉沉
沉沉落
(一木一石生 / 文)
名称:佛山市公记隆丝织厂
地址:佛山市东上路91号
佛山公记隆丝织厂前身是“欧佐记”纱绸铺,老板欧济川原是个小地主,靠出租水田、鱼塘给农民,收取租金过活。1933年、欧济川在西樵民乐圩开设了一间“欧佐记”纱绸铺,贩卖纱绸。每逢民乐圩日,欧济川便派人到市场大量收购百胚纱.然后用船运到广州、佛山、龙江出售。欧济川还在民乐购买土丝,放丝给那些只有织机,无钱购买原料的织户,付工钱给他们织纱绸,然后交回“欧佐记”出售。两三年后,欧济川积累了一定的本钱,便买了8架织机,雇请8个工人织纱绸。从此,欧济川同时经营纱绸的生产和销售。
1938年,广州沦陷,欧济川携带流动资金去了香港,暂避风险。1939年,欧济川返回民乐,把“欧佐记”纱绸铺迁住顺德水藤,与当地的资本家邓举兄弟合股,设立公记隆丝织厂。开始时、公记隆丝织厂只有从民乐搬过来的8台织机,后来发展到20台织机,到1942年,已有50多台织机。欧济川考虑到水藤是丝的原料产地,于是开设了—间缫丝厂,专门为公记隆丝织厂供应丝。对于丝的质量,如丝的粗细等均按照严格的要求来制作,因此,公记隆丝织厂出产的纱凋保证了质量,公记隆“帆船牌”纱绸也因此出名、销量大增。
1942年,欧济川把公记隆丝织厂迁到佛山。当时只有50多台织机,短短两三年间,竟发展成为设有正铺、工场的大规模企业:正铺设在衙前街,有花箱机33台;二工场设在华康西街头,有花箱机66台;三工场设在福宁街,有10多台花箱机。至1944年,花箱机增加到175台。由于生意兴旺、欧济川在广州设立了纱绸庄。在佛山永安路设立了“成兴”纱绸庄,并开设了“成兴”晒莨场、把白胚纱加工晒莨后出品。由于欧济川投资经营缫丝、丝织、晒莨一系列工序,从原料生产一直到产品销售都自己包办,减少了中间环节.保正了质量。因此、“帆船牌”产品在国内外享有声誉.在东南亚丝绸市场上,取得了垄断地位。为了推销产品,欧济川在上海、广州、香港、澳门等地开设了丝绸庄。由于销路广,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观象。
1946年,公记隆丝织厂进一步发展为拥有200多台机、380多个工人的大厂。与此同时,欧济川与棉织业资本家潘文烈等合作,扩大了“成兴”纱绸庄和晒莨场的规模、还在香港开设了“盛记”丝绸庄,在澳门开设了布厂。l952年4月,佛山市人民政府接收了公记隆丝织厂。1953年12月,公记隆丝织厂改造为佛山市国营企业。 (转自c2000佛山站)
从市东上路左拐进入锦华东路,已难寻公记隆当年的痕迹。“市东上路91号”,这个在上世纪为老佛山人所熟知的本地名企的地址,如今却成了某段时间、某段辉煌的注解。
锦华东路,这条上世纪九十年代并不存在的小道,顺应公记隆厂区的拆迁出现。往来的行人也许不会想到,沿着锦华东路左侧人行道前行不到30米的位置,矗立着原来公记隆厂区的大正门,顺着人行道再往前走,就是公记隆厂区的范围了。现在前行看到的,是一个新建楼盘,只剩下南方电网变电站大门外人行道的两棵公记隆厂区当年种下的芒果树,依稀还让人想起这里曾经有过的辉煌。
公记隆厂区已不复存在,旧址北部片区上崛起的是楼盘的一座座新楼房,而放眼其南部片区,楼盘二期也正如火如荼建着。穿越南北片区之间的过道兜进同安大街,唯独这里残存着关于公记隆的记忆。
在同安大街上,一片斑驳的黄色外墙在安静的街道上格外显眼,这是当年公记隆的职工宿舍,如今仍居住着一些当年公记隆的退休职工。沿着这片黄色的外墙前行几步,“公记隆幼儿园”便出现在眼前,大门上“公记隆幼儿园”几个红色大字看起来还是那么鲜亮,幼儿园里面的儿童游乐场也还在,正对大门的那些动物宣传画和“一切为了孩子”的红色字体则已经明显掉漆……寻遍旧迹,却难寻昔日辉煌;昔日往事,如今只能回味了。
[c2000_cn]欢迎赐稿 商务合作